欢迎访问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网站
20多年专注TPE/TPR材料研发与生产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先驱
全国咨询热线:0769-81162270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

如何科学提升TPE材料的熔体强度?

时间:2025-07-28 09:59:20来源:立恩实业作者:TPE

作为一名在热塑性弹性体(TPE)行业摸爬滚打十五年的技术工程师,我见证过无数客户因熔体强度不足导致的加工难题:薄膜吹塑时出现”鲨鱼皮”现象、发泡制品表面塌陷、挤出制品下垂变形……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生产效率,更直接关系到产品良率和成本。今天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与实验数据,系统讲解如何通过加工助剂选择与工艺优化提升TPE熔体强度。

透明tpe原料

一、熔体强度不足的三大核心表现

在深入解决方案前,我们需要准确识别问题。根据我参与的200+个现场改善项目,TPE熔体强度不足通常表现为:

垂流现象:挤出或注塑时熔体无法保持形状,导致制品壁厚不均

表面缺陷:吹塑薄膜出现橘皮纹或发泡制品表面粗糙

加工窗口窄:温度波动±2℃即出现熔体破裂或流动不稳定

某汽车内饰件厂商曾遇到典型案例:使用SEBS基TPE生产门板饰条时,在180℃挤出温度下出现严重垂流,导致产品长度超差15%。经检测发现,其熔体强度仅为0.08N(行业标准要求≥0.12N)。

二、加工助剂作用机理与选型指南

提升熔体强度的本质是改善聚合物熔体的弹性响应。通过添加特定助剂,可在分子层面构建三维网络结构,增强熔体抗拉伸能力。以下是五大类有效助剂及其作用机制:

表1 主流熔体强度增强剂性能对比

助剂类型 代表产品 添加量(phr) 熔体强度提升率 典型应用场景
动态交联剂 过氧化物DCP 0.2-0.5 30-50% 高硬度TPE发泡
纳米填料 纳米碳酸钙 3-8 20-35% 薄膜吹塑
离子聚合物 离聚物Surlyn 5-15 40-60% 共挤复合膜
支化剂 多官能团单体 0.1-0.3 25-40% 透明TPE制品
动态硫化助剂 酚醛树脂 2-5 35-55% 汽车密封条

1. 动态交联体系:精准控制化学交联

在某消费电子外壳项目中,我们采用0.3phr DCP + 0.5phr TAIC(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)协同体系,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实现熔体动态交联。关键控制点包括:

温度梯度:喂料段120℃→压缩段160℃→计量段185℃

停留时间:确保总停留时间≥90秒

剪切速率:维持在500-800 s⁻¹区间

最终制品熔体强度从0.09N提升至0.14N,同时保持92%的透光率,成功解决注塑时的飞边问题。

tpe

2. 纳米填料改性:物理增强新路径

对于食品级TPE薄膜,我们开发了纳米碳酸钙/硅烷偶联剂复合体系:

填料预处理:将纳米碳酸钙(粒径50nm)与KH550硅烷偶联剂按100:1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120℃处理15分钟

母粒制备:以LLDPE为载体,制备30%填料浓度的母粒

共混工艺: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按TPE:母粒=7:3比例熔融共混

实验数据显示,添加6phr改性纳米碳酸钙可使熔体强度提升28%,同时拉伸强度提高15%,雾度仅增加3%。

三、工艺参数优化黄金法则

助剂选择只是第一步,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同样关键。基于300+组对比实验,我总结出四大核心控制要素:

1. 温度管理三阶段策略

加工阶段 温度控制要点 典型问题规避
熔融段 保持160-170℃避免SEBS降解 防止凝胶颗粒产生
塑化段 180-190℃促进助剂均匀分散 避免局部过热导致交联过度
模头段 比塑化段低5-10℃稳定熔体流动 防止熔体破裂

某医疗管材厂商采用此温度策略后,将挤出速度从15m/min提升至22m/min,同时将熔体破裂发生率从12%降至0.5%。

2. 螺杆组合设计要点

针对高填充体系,推荐采用输送元件+剪切块+反螺纹元件组合:

输送段:采用大导程螺杆(导程≥1.5D)保证输送效率

剪切段:配置45°/45°剪切块,总长度≥8D

均化段:使用反螺纹元件(螺距1D)增强混合效果

某包装材料企业通过优化螺杆组合,使纳米填料分散度(PDI)从2.1降至1.3,制品表面粗糙度Ra降低40%。

tpe

3. 冷却定型系统创新

对于异型材挤出,我们开发了梯度冷却+真空定型技术:

第一冷却区:采用60℃温水循环,控制冷却速率≤8℃/s

第二冷却区:40℃常温水快速定型

真空度:维持-0.08MPa确保尺寸稳定性

该方案使某汽车密封条的直线度误差从±1.2mm控制在±0.3mm以内。

四、典型应用案例解析

案例1:高发泡TPE鞋材解决方案

某运动品牌开发EVA/TPE共混发泡中底时,遇到熔体强度不足导致泡孔塌陷问题。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:

助剂体系:0.4phr DCP + 8phr离聚物Surlyn 1652

工艺调整:

发泡温度从175℃降至168℃

螺杆转速从400rpm降至320rpm

口模间隙从1.2mm扩大至1.5mm

最终制品密度从0.22g/cm³降至0.18g/cm³,回弹率提升12%,泡孔均匀度(ISO 1798标准)达到A级。

01_09_04_37_109.jpg

案例2:医疗级TPE导管挤出优化

在三类医疗器械导管生产中,客户要求同时满足:

熔体强度≥0.15N

生物相容性(ISO 10993认证)

透明度≥85%

我们开发的解决方案:

基材选择:医用级SEBS G1643(苯乙烯含量33%)

助剂体系:

0.2phr支化剂SR833

3phr医用级纳米二氧化硅(粒径30nm)

0.5phr抗氧剂1010

工艺控制:

挤出温度:165-175-180-175℃

牵引速度:15m/min

真空度:-0.09MPa

经第三方检测,制品熔体强度达0.17N,透光率88%,细胞毒性反应为0级。

五、前沿技术展望

随着材料科学进步,三大新技术正在重塑熔体强度增强领域:

反应挤出技术:通过在线聚合反应实现分子量分布精准控制,某实验室已实现熔体强度提升80%

超临界流体发泡:利用CO₂作为物理发泡剂,配合纳米粘土形成细胞壁增强结构

3D打印定向增强:通过熔丝沉积路径规划,在微观层面构建各向异性熔体结构

某高校团队开发的光引发动态交联体系,可在紫外光照射下实现熔体强度”按需调节”,为复杂结构制品生产开辟新路径。

29_14_12_46_625.jpg

常见问题解答

Q1:添加助剂后制品发黄怎么办?
A:这通常由助剂分解或过度交联引起。建议:

添加0.3phr受阻胺光稳定剂944

严格控制加工温度(尤其计量段)

选用抗黄变型SEBS基材(如Kraton G1657)

Q2:纳米填料如何避免团聚?
A:关键在于表面改性:

预干燥处理(80℃/4h)

硅烷偶联剂用量控制在填料质量的1-2%

采用高速混合机(1200rpm)预处理15分钟

Q3:动态交联体系如何确定最佳添加量?
A:建议通过流变仪进行小样测试:

制备不同添加量(0.1-0.8phr)的样品

测试熔体强度与熔体流动速率(MFR)

选择熔体强度≥0.12N且MFR≥5g/10min的配比

Q4:生物基TPE的增强方案有何不同?
A:需兼顾环保与性能:

优先选用天然纳米填料(如纤维素纳米晶)

采用酶催化交联技术替代化学交联剂

使用腰果壳油等可再生增塑剂

Q5:如何评估熔体强度提升效果?
A:推荐组合测试方法:

毛细管流变仪测熔体强度

旋转流变仪测储能模量(G’)

熔体拉伸流变仪测熔体拉伸粘度

实际加工验证(如吹塑薄膜的稳定吹胀比)

在TPE材料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,熔体强度控制已从经验艺术发展为精准科学。通过系统理解材料-工艺-助剂的三元关系,我们完全能够突破传统加工极限,开发出满足高端应用需求的新型弹性体材料。希望本文分享的实战经验,能为行业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688903802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六

公司电话

0769-81162270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