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网站
20多年专注TPE/TPR材料研发与生产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先驱
全国咨询热线:0769-81162270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

TPE串色是哪个环节的原因?

时间:2025-11-17 10:15:34来源:立恩实业作者:TPE

在热塑性弹性体TPE制品生产过程中,串色问题是一个常见且令人头疼的质量缺陷。所谓串色,通常指在生产一种颜色的TPE产品时,制品表面或内部出现了非预期的其他颜色杂质、条纹或整体颜色污染。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品质,甚至可能引发客户投诉和批量退货,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。根据多年一线生产管理与技术攻关经验,我可以明确的是,TPE串色绝非单一环节的孤立问题,而是贯穿于从原料存储、生产换料、设备清理、工艺参数设定到现场环境管理的全流程系统性问题的集中体现。识别串色的具体形态并精准定位其根源环节,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第一步。

tpr材料

串色问题背后,往往隐藏着管理漏洞或技术盲区。不同颜色的TPE材料,其颜料成分、载体树脂及添加剂体系可能存在差异,这使得它们在热历史、剪切敏感性及残留倾向方面表现不同。细微的污染都可能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被放大,导致明显的颜色干扰。本文将遵循生产流程的顺序,系统剖析从投料到成型各个环节可能引发串色的具体原因,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诊断方法与解决方案,旨在帮助生产人员构建一套预防为主、快速响应的颜色管控体系。

串色问题的类型与初步诊断路径

有效解决串色问题,始于对污染类型的准确判断。串色并非只有一种形态,其表现形式直接指向可能的污染源和发生环节。

按污染形态分类
点状或片状异色杂质:在制品表面或内部出现零星或成片的其他颜色斑点。这通常意味着有固态的异色料粒、粉尘或降解物混入。常见原因是清机不彻底、原料污染或环境交叉污染。
条纹状或流痕状污染:沿熔体流动方向出现的丝状、条状异色痕迹。这往往与熔体塑化或流动过程中的分层相关,如新旧料界面未充分混合、色母扩散不均,或螺杆某处存在异色料滞留点。
整体颜色偏差或发灰发暗:整批制品颜色不均匀,或整体偏离标准色板,显得浑浊。这通常与主料/色母比例失调、原材料本身颜色波动,或加工温度过高导致颜料/基材降解有关。

按出现规律分类
规律性出现:如每模都在相同位置出现串色,或生产固定数量后开始出现。这可能与模具特定结构(如死点)、设备周期性动作(如换网器)或定量的污染源(如回收料比例)相关。
无规律随机出现:串色点位置、大小、时间不固定。这强烈暗示污染源是随机的,如环境中的颜色粉尘飘落、不同颜色原料袋在投放时交叉污染、或设备内部松动的残留物偶然脱落。

初步诊断时,应像侦探一样细致观察记录串色的形态、颜色、位置、出现时机和统计规律。下表提供了基于现象的快速排查导向。

串色形态 出现规律 最可能的原因环节 初步调查与行动方向
点状、片状异色颗粒 无规律或开机初期 清机不净、原料污染、环境粉尘 检查清机程序、原料袋清洁度、车间除尘
条纹、流痕 持续出现 熔体混合不均、螺杆/模头滞留 优化背压、螺杆转速;检查设备磨损
整体颜色灰暗/偏差 整批发生 材料热降解、配比错误、原材料问题 核查加工温度、校核配混系统、检测来料
特定位置规律出现 每模固定位置 模具排气槽、镶件处残留 重点清理模具特定部位

原材料管理与仓储环节的原因

颜色管理的防线,首先建立在原材料环节。许多串色问题的种子,在物料入库和存储阶段就已埋下。

原料本身的污染与质量问题
TPE基础胶、填充油、色母粒或功能母粒本身若在生产或包装环节就已携带异色杂质,将成为最直接的污染源。例如,色母粒生产过程中设备清理不彻底,可能导致少量上一批次颜色的母粒混入当前批次。基础TPE颗粒在生产线上也可能因切粒机清理不当而沾染颜色。此外,原材料包装袋(通常是编织袋)破损,会导致外界粉尘异物进入,或本身沾染的颜色纤维脱落混入原料。

tpe

仓储管理混乱导致的交叉污染
仓库是颜色管理的重中之重。不同颜色、不同牌号的TPE原料若无清晰的区域隔离和标识,在堆放、取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混淆或撒漏。使用同一个铲子或工具取用不同颜色的原料,是导致交叉污染的典型人为失误。仓库通风不良或清洁不到位,空气中漂浮的颜料粉尘会沉降在原料袋口或设备进料口附近,在投料时被带入系统。

配料过程的精度与污染控制
在手动或自动配料过程中,称量器具的清洁度至关重要。称量一种颜色后,若未彻底清理秤盘、容器就用于下一种颜色,必然导致串色。对于使用色母粒的体系,主料与色母的比例准确性不仅影响颜色准确性,比例严重失调(如色母过多)也可能因分散不均而导致颜色发花或出现色点。微量添加剂(如抗氧剂、润滑剂)的称量精度不足,有时也会影响体系的相容性,间接导致颜色表现异常。

建立严格的原材料管理制度是预防串色的基石。下表概述了原料环节的关键控制点。

管理环节 潜在串色风险点 具体的污染机制 预防与控制措施
来料检验 原料本身含异色杂质 供应商生产串色、包装污染 抽样检测、查验供应商质保体系
仓储管理 不同颜色原料混放、撒漏 物理接触、粉尘扩散 分区存放、清晰标识、先进先出
配料操作 工具混用、称量不准 人为交叉污染、比例错误 专用工具、定置管理、复核制度
投料过程 袋口粉尘、环境粉尘 粉尘飘入料斗 清洁袋口、投料口除尘、保持环境清洁

生产换料与设备清理环节的原因

由一种颜色TPE的生产切换到另一种颜色,是整个流程中最容易发生串色的高危环节。设备清理的彻底与否,直接决定了切换的成败。

停机清机方法与程序的缺失
许多串色源于不规范或不彻底的停机清机操作。错误的清机方法不仅效率低下,甚至可能加剧污染。例如,直接使用下一颜色的纯新料大量冲刷螺杆来清理上一颜色的做法,虽然简单,但消耗大、效果差,特别是从深色换浅色时,需要耗费巨量新料才能达到目视无污染,且螺杆、模头内部的死角残留难以清除。使用不相容的树脂(如用PP来清理TPE)可能导致相容性差的混合物残留,引起后续产品质量问题。缺乏标准化的清机作业指导书,依赖于操作工的个人习惯,是清机效果不稳定的根源。

设备死角与残留
挤出机或注塑机的某些部位是天然的残留点,容易被忽略。例如,螺杆与机筒的间隙,磨损后间隙增大,成为旧料藏身之处。法兰连接处模头流道,特别是多孔板(过滤网板)背后、分流梭支架周围等结构复杂的区域,都是清洗的难点。此外,料斗干燥机内部、送料软管等辅助设备若未同步清理,其内部残留的旧料会成为持续的污染源。

清机料的使用与选择不当
专业的热塑性弹性体专用清机料可以有效提升清机效率。但若清机料选择不当(如与TPE相容性差)、用量不足,或使用温度不正确,就无法有效剥离和带走残留物。有时,为了节省成本,使用粉碎的回料作为清机料,若这些回料本身已被污染或含有降解物,反而会引入新的污染。

过滤网更换与模头清理
过滤网是捕捉杂质的关键,但也容易成为污染物的聚集地。更换颜色时若不更换过滤网,网上附着的旧颜色颜料会缓慢释放,造成长期的颜色污染。模头拆卸清理不彻底,特别是对于具有复杂流道的多层模头,手工清理难以确保完全无残留。

建立系统化的换料清理程序至关重要。下表列出了关键设备的清理要点。

设备组件 常见的残留死角 串色风险 彻底的清理方法建议
螺杆/机筒 螺杆根部、间隙、混炼元件 长期缓慢释放异色料 使用专用清机料升温 purge,必要时拆卸清理
模头系统 流道死角、多孔板后方、铰链缝 直接污染产品表面 彻底拆卸,使用铜刮刀、黄铜刷清理,抛光
过滤装置 滤网、滤网板 持续释放被截留的异色粒子 换色时必须更换滤网,清洁滤网板
辅助系统 料斗、干燥桶、送料管 源头污染,混入新料 同步清理,使用吸尘器、无尘布擦拭

加工工艺参数设置的影响

工艺参数不仅影响产品的物理性能,也对颜色的稳定性和表现有显著作用。不恰当的工艺可能诱发或加剧串色现象。

温度设置的负面影响
加工温度对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是双重的。一方面,温度过低,熔体粘度高,剪切应力大,可能导致色母粒或颜料团无法充分打开和分散,形成颜色斑点或条纹,看起来类似串色。另一方面,温度过高,超过了某些有机颜料或基础树脂的热稳定性极限,会导致颜料分解或聚合物降解黄变,使整体颜色发暗、发黄,这种“整体串色”更难处理。各温区温度梯度设置不合理,可能导致物料在螺杆不同阶段塑化状态不均,影响混合效果。

tpe

剪切与混合效果不足
颜色的均匀性依赖于熔体所受的剪切混合程度。螺杆转速过低背压设置不足,会削弱熔体在螺杆均化段的混合效果,使得新加入的色母粒无法与基础料充分混合,也无法将设备死角残留的旧料均匀地“稀释”到新熔体中,从而导致颜色不均或显现残留色痕。对于某些分散性差的颜料,需要足够的剪切力才能实现微观分散。

滞留与降解
不合理的工艺导致物料在料筒内滞留时间过长(如螺杆转速与注射量/挤出量不匹配),会使物料经历过度热历史,不仅引起降解变色,也可能使残留的旧料在高温下持续析出颜料,污染整个熔体。螺杆的松退(倒索)设置过大,可能将已塑化均匀的熔体抽回,带入冷却区未塑化的料粒,造成冷料斑,影响外观。

工艺参数的优化目标是在保证塑化和混合质量的前提下,尽可能减少热历史。下表总结了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。

工艺参数 不当设置的后果 对颜色的具体影响 优化调整原则
加工温度 过高或过低 降解变色/分散不均 在推荐范围内优化,避免极端温度
螺杆转速/背压 过低 混合效果差,颜色不均 保证充分混合的最小必要剪切
生产周期/产能 不匹配,滞留 热降解,旧料持续渗出 匹配设备规格与产量,避免长时间待机
螺杆组合与设计 混炼能力不足 分散不良,出现色点 选用合适的混炼螺杆

生产环境与现场管理的原因

生产现场的洁净度与物流管理,是防止串色的最后一道屏障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。

车间整体洁净度不佳
TPE颜色生产车间,尤其是生产浅色、高价值产品的区域,应视为准洁净区域管理。若车间内粉尘弥漫,地面、设备表面沉积有不同颜色的料尘,当设备运行时产生的震动、风吹或人员走动时,这些粉尘会飘起并落入敞开的料斗、模具中或半成品上,造成点状污染。通风系统若设计不合理,可能将其他区域的粉尘带入。

物料流转过程中的污染
从原料仓库到生产线,再到成品入库,物料在每个流转环节都存在污染风险。使用不洁的周转箱、托盘运输物料,其上沾附的异色颗粒会混入原料。维修工具、保洁工具未按区域专用,也可能成为交叉污染的媒介。不同颜色的粉碎料回收时,若分类不清、设备清理不彻底,会导致回收料本身成为严重的串色污染源。

人员操作不规范
操作人员是现场管理的核心。若人员穿着普通衣物,其纤维可能脱落带入系统。在设备间随意走动、在料斗附近进行可能产生粉尘的活动(如修模、打磨)、未按要求进行设备点检和清扫,都会增加串色风险。缺乏严格的人员培训和定置管理,是串色问题反复发生的深层原因。

打造一个颜色可控的生产环境需要系统规划。下表概述了环境管理的关键点。

环境管理领域 具体的污染风险 导致的串色现象 改善与管控措施
车间洁净度 空中、地面、设备表面粉尘 无规律的点状污染 定置管理、定期清扫、控制扬尘
物料流转 工具、容器、搬运过程污染 随机性污染 专用容器、标识清晰、规范流程
人员操作 衣物纤维、不规范动作 不可预测的污染 培训、更衣制度、定岗定责
回收料管理 不同颜色回收料混合 严重的批次性污染 严格分类、专用设备、明确标识

系统性解决策略与颜色管理体系的建立

解决TPE串色问题,必须超越“头痛医头”的层面,建立一套预防为主、全流程受控的颜色管理体系。

建立标准操作程序
制定并严格执行从原料接收、仓储、配料、换料清机到现场管理的全套SOP。例如,清机程序应明确规定清机料种类和用量、温度曲线、清机终点判断标准(如目视挤出物纯净度)。换色顺序应遵循从浅色到深色、从冷色系到暖色系的原则,以减少清机难度和成本。

引入先进工具与方法
投资于高效的清机设备和技术,如螺杆激光清洗、干冰清洗等,可更彻底地清理设备死角。使用快速换模系统,减少停机时间,也降低了换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。对关键设备进行改造,如使用镜面抛光的流道、减少连接缝隙,从设计上降低残留可能。

636073785690137526204.jpg

加强人员培训与质量文化
让每一位员工都理解串色对质量的严重影响,并掌握防止串色的基本方法。建立质量追溯系统,确保任何串色问题都能追溯到具体的批次、机台、班次,从而进行精准的改进。定期进行现场5S或6S审计,将环境管理纳入绩效考核。

供应商协同管理
将颜色管理向上游延伸,与原材料供应商(特别是色母粒供应商)建立质量协同关系,要求其提供颜色稳定性好、分散性佳的产品,并保证批间颜色的一致性。

通过构建这样一套系统性的颜色管控体系,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TPE串色风险,稳定提升产品外观质量水平。

常见问答

问:从深色料(如黑色)换为浅色料(如白色),最有效的清机方法是什么?

答:这是最具挑战性的换色场景。推荐采用阶梯式清机法:1. 降温purge:首先将料筒温度降至比正常生产温度低20-30°C,使用高填充(如50%碳酸钙)的TPE专用清机料或PP清机料进行初步冲洗,利用高剪切和冷却效应刮除熔融态的黑料。2. 过渡料purge:使用一种中间颜色的廉价TPE料(如灰色)或本次浅色料的回头料进行过渡冲洗。3. 新料purge:最后用白色新料进行生产,直到挤出的料条目视纯净为止。关键是要有耐心,并可能需要拆卸清理模头。使用专门针对深-浅色转换的清机料效果更佳。

问:如何判断清机是否彻底?有没有客观的标准?

答:除了目视检查挤出的料条是否纯净外,有几种更客观的方法:1. 压片法:取少量清机后期的熔料,在干净的金属板间压成薄片,在光亮处观察是否有异色点。2. 滤网检查法:在清机后期安装一张干净的白色滤网,短时间运行后取出滤网,观察其上截留的杂质颜色。3. 色差计测量:对于要求极高的产品,可将清机料压成标准样片,使用色差计测量其与标准白板的L值(明度),当L值稳定且达到预期时,可认为清机合格。建立企业内部的清机验收标准非常重要。

问:为什么有时候清机后生产的前几模产品颜色是好的,但后面又出现串色了?

答:这种现象通常指向设备存在“死角”或“渗漏”。清机过程清除了主流通道的旧料,但一些死角(如磨损的螺杆机筒间隙、法兰连接处、不参与主动混料的螺棱背后)的旧料并未被立即带出。在生产初期,这些残留物还固着在原处。随着生产持续进行,在热和机械振动的共同作用下,这些残留物会缓慢释放、剥落,并混入主熔体,导致后续产品出现串色。解决此问题需要检查设备磨损情况,并对可疑死角进行针对性清理或设备改进。

29_14_12_46_625.jpg

问:使用同一台设备交替生产几种固定颜色的产品,如何管理最高效?

答:对于多品种、小批量的颜色生产,推荐采用“颜色家族”分组管理和“固定机台”生产的策略。1. 将颜色相近的产品归入同一个“颜色家族”(如浅灰、米白归为一组;深蓝、墨绿归为一组)。在同一台设备上,按家族组织生产顺序,可大幅减少清机难度和时间。2. 尽可能将特定颜色家族的产品固定在专用机台上生产,避免频繁在不同色系间切换。3. 建立详细的生产与清机日志,记录每个颜色生产后的清机方法和结果,为后续生产提供依据。这需要生产计划部门与车间密切配合。

问:除了生产环节,在产品设计上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串色的敏感度吗?

答:是的,产品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“掩盖”或降低对串色的敏感度。1. 采用深色或混色设计:深色(如黑色、深灰)本身对微量颜色污染不敏感。使用大理石纹理、斑点效果等混色设计,可以将微小的颜色不均转化为预期的艺术效果。2. 设计纹理表面:在产品表面设计皮革纹、磨砂纹、几何花纹等纹理,可以分散光线,降低人眼对轻微颜色差异的辨别能力。3. 避免高光泽度表面:高光表面会像镜子一样凸显任何微小的颜色或瑕疵,而哑光或半哑光表面则宽容度更高。在产品设计阶段与客户沟通这些可能性,可以从源头上减轻生产端的颜色管控压力。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688903802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六

公司电话

0769-81162270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