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网站
20多年专注TPE/TPR材料研发与生产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先驱
全国咨询热线:0769-81162270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

为什么做白色TPE颜色老是不稳定?

时间:2025-08-28 09:50:08来源:立恩实业作者:TPE

车间里,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刚下线的白色TPE产品上,那条淡淡的黄晕显得格外刺眼。生产主管拿起这个本该是纯白色的零件,眉头紧锁:”又偏色了,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批了。”这样的场景,我在职业生涯中见过太多次。白色,这个看似最简单的颜色,却成了TPE生产中最难驾驭的色调。

记得刚接触TPE配色时,我自信满满地认为白色最容易调配。结果现实给了我一记重击——批与批之间的色差、生产过程中的逐渐变黄、甚至同一批产品内的颜色波动,这些问题让我寝食难安。直到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失败,我才明白白色TPE的稳定性是一门需要全方位把控的艺术。

tpe

白色为何如此特殊?

在TPE的世界里,白色是最苛刻的颜色。它不像黑色可以掩盖瑕疵,也不像鲜艳的颜色可以用高浓度颜料来确保一致性。白色对基材的纯净度、颜料的分散性、加工的温度敏感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。就像白雪中最容易看到污渍一样,白色TPE会放大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微小偏差。

我曾遇到一个案例:一家医疗设备厂商需要纯白色的TPE手柄,我们试了十几个配方,总是无法避免轻微发黄。最后发现是注塑机螺杆的轻微磨损导致局部过热,虽然对大多数颜色影响不大,却足以让白色显露出黄调。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,白色TPE的稳定性需要从原料到设备的全流程控制。

全面解析白色TPE不稳定的六大原因

白色TPE的颜色不稳定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,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。从原材料选择到生产工艺,从设备状态到环境因素,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颜色变化的诱因。

为了让您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因素,我整理了以下参考表:

问题类别 主要表现特征 关键影响因素 改进方向
​原料品质波动​ 批次间色差,基础色调不一致 基料白度,油品纯度,颜料质量 建立严格的原料检验标准
​分散工艺不足​ 色点、色纹,局部颜色不均 混料工艺,分散设备,配方设计 优化分散工艺参数
​热稳定性问题​ 生产过程中逐渐变黄,末端发黄 加工温度,停留时间,稳定剂体系 调整热稳定体系,优化加工参数
​设备污染影响​ 随机出现的杂色点,污染条纹 设备清洁度,螺杆料筒状态,模具污染 建立完善的设备清洁制度
​环境因素干扰​ 储存后变黄,使用过程中黄变 光照条件,温度湿度,臭氧浓度 改善储存环境,添加抗老化剂
​测量标准不一​ 不同光源下色差判断结果不同 测量仪器,光源标准,评判方法 统一颜色测量标准和条件

这个表格只是入门指引,让我们深入每个问题的核心。

深入剖析各问题根源

​原料品质:颜色稳定的基石​

白色TPE对原料的要求近乎苛刻。基料的本色白度直接影响最终效果——有些SEBS基料本身就带微黄色调,即使用再多的钛白粉也难以完全掩盖。油品的品质更是关键,劣质白油中的杂质或自带颜色会成为变黄的根源。

我记得曾经为了降低成本试用过一款廉价白油,结果生产的白色TPE在储存一个月后明显变黄。后来检测发现该白油的紫外稳定性不达标,虽然当时节省了成本,最终却造成了更大的损失。

钛白粉的选择尤为重要。金红石型还是锐钛型?不同的晶型结构耐候性和白度都有差异。粒径分布、表面处理工艺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最终颜色效果。有些厂家为了便宜选择低品质钛白粉,结果用量更大效果却更差。

​分散工艺:均匀性的关键​

颜料的分散程度直接决定颜色的均匀性。钛白粉虽然看起来是粉末,实际上是由大量团聚在一起的微粒组成。如果分散不充分,这些团聚体就会在制品中形成色点或色纹。

混料工艺的参数设置需要精心优化。混料时间不足会导致分散不均,时间过长又可能造成过度剪切发热。混料温度的控制也很重要,温度过高可能引起材料降解。

我开发过一个白色TPE配方,实验室小试时颜色非常均匀,但放大生产后就出现色纹。后来发现是生产设备的分散能力不足,通过调整螺杆组合和添加分散助剂才解决问题。

636073785690137526204.jpg

​热稳定性:温度的残酷考验​

TPE加工过程中的热历史对颜色影响巨大。白色材料对温度特别敏感,稍微过热就会显现出基料的黄色。加工温度、停留时间、剪切热这些因素都需要严格控制。

稳定剂体系的设计是关键环节。单一稳定剂往往难以应对复杂的热氧老化过程,需要复合稳定剂体系来提供全方位保护。主稳定剂、辅助稳定剂、协同稳定剂的配比需要精心设计。

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问题:注塑机一开机时生产的制品很白,但随着生产进行颜色逐渐变黄。原来是料筒内的残留材料经历了过度热历史,通过优化开机程序和清机工艺才解决这个问题。

​设备污染:看不见的颜色杀手​

设备清洁度对白色TPE的影响远超其他颜色。螺杆料筒内的残留材料、模具上的脱模剂积聚、输送设备上的污染都可能造成颜色污染。

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教训是:我们更换了颜色配方后没有彻底清理输送系统,结果后续的白色产品中偶尔出现淡淡的蓝色斑点。虽然每个斑点很小,但在纯白色背景上格外明显,导致整批产品报废。

现在,我们建立严格的换色清洁程序,包括机械清理、料片清理和专用清理料清理三个步骤。虽然增加了些成本,但确保了颜色的一致性。

​环境因素:持续性的挑战​

白色TPE的颜色稳定性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保证,还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保持。紫外线、热、臭氧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导致逐渐黄变。

配方的耐候性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最终使用环境。室内用品和室外用品的要求完全不同,医疗用品和工业零件的测试标准也差异很大。加速老化测试虽然能提供参考,但真实环境下的长期表现才是最终评判标准。

​测量与评判:标准化的必要性​

颜色是主观感受,但颜色控制必须是客观的。不同光源下的视觉差异、测量仪器的校准状态、评判标准的一致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颜色稳定性的判断。

我们曾遇到过客户退货,说颜色偏差太大,但我们测量却在合格范围内。后来发现是双方使用的光源标准不同。现在,我们会在技术协议中明确颜色测量的所有条件参数。

系统性解决方案

解决白色TPE颜色不稳定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方法。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原料检验制度,每批原料都要进行颜色相关指标的检测。基料的白度、油品的APHA色度、钛白粉的白度这些指标都要纳入常规检验范围。

生产工艺的标准化至关重要。从混料工艺到加工参数,每个环节都需要明确规定和严格控制。建立工艺参数窗口,确保生产在最佳条件下进行。

设备维护制度需要严格执行。定期检查螺杆料筒的磨损情况,建立完善的清洁程序,确保设备状态的一致性。

配方设计要科学合理。通过实验设计方法优化稳定剂体系,平衡各种性能要求。建立配方数据库,积累不同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数据。

质量检测要全面客观。除了常规的颜色测量外,还要定期进行热老化测试和耐候性测试,提前发现潜在的颜色稳定性问题。

01_09_04_37_109.jpg

从失败中学习

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为某品牌开发纯白色耳机套。实验室样品完美无瑕,但量产时总是出现轻微色差。我们排查了所有环节都找不到原因,直到有一天深夜我在车间发现,白天和夜间生产的制品颜色有细微差别。原来是车间温度波动影响了冷却水温,进而影响了结晶度从而影响到了颜色表现。

这个经历让我明白,白色TPE的颜色稳定性控制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,甚至是那些看似不相关的因素。

常见问题解答(Q&A)

​Q1:如何选择适合白色TPE的钛白粉?​

建议选择金红石型钛白粉,其耐候性和遮盖力通常更好。关注钛白粉的粒径分布——粒径过大会影响遮盖力,过小则可能分散困难。表面处理工艺也很重要,经过有机处理的钛白粉通常分散性更好。

​Q2:如何判断颜色变化是原料问题还是工艺问题?​

可以先进行小批量试验,使用同一批原料在不同设备上生产。如果所有产品都有相同问题,可能是原料问题;如果只有特定设备生产的产品有问题,则可能是工艺或设备问题。还可以通过对原料进行热历史实验来模拟加工过程。

​Q3:增加钛白粉用量能解决颜色不白的问题吗?​

不一定。过量的钛白粉可能导致分散困难,反而造成颜色不均。而且会增加成本,影响力学性能。建议先优化基料和油品的颜色,确保基础白度,再通过合适的钛白粉用量来调整最终颜色。

​Q4:如何改善白色TPE的耐黄变性能?​

需要构建复合稳定剂体系,包括主抗氧剂、辅助抗氧剂、光稳定剂等。注意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。同时要控制加工温度,避免过度热历史。选择合适的基料和油品也很重要。

​Q5:换色生产时如何确保设备清洁度?​

建议建立分级清理程序。浅色换深色时简单清理即可,深色换浅色时需要彻底清理。使用专用清理料可以提高效率。定期检查螺杆料筒的磨损情况,磨损严重的设备很难彻底清理干净。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688903802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六

公司电话

0769-81162270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