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网站
20多年专注TPE/TPR材料研发与生产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先驱
全国咨询热线:0769-81162270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

TPE材料后期收缩多长时间?

时间:2025-08-29 10:14:24来源:立恩实业作者:TPE

在TPE(热塑性弹性体)制品的生产制造与质量控制过程中,收缩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。不同于仅在冷却瞬间完成的瞬时收缩,​​后期收缩​​——即制品脱模后,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尺寸继续发生的微小变化——往往更隐蔽、更棘手,是导致产品尺寸超差、装配困难或外观缺陷的深层原因。许多工程师、模具师傅和品质管控人员都曾深受其扰:一个刚脱模时尺寸完美的部件,为何放置几天后竟变得无法使用?

这个问题背后,是TPE材料复杂的材料学特性与加工动力学在共同作用。本文将深入剖析TPE后期收缩的本质,系统阐述其时间跨度与影响因素,并提供一套从材料选择、模具设计到工艺调整的全方位解决方案,助力您从根本上攻克这一技术难题。

理解TPE收缩的本质:两种不同的收缩机制

要精准把控后期收缩,首先必须明确TPE从熔融状态到最终稳定的整个过程中,经历的两个主要收缩阶段:

​凝固收缩(瞬时收缩)​​:这是发生在模具型腔内和脱模瞬间的收缩。当熔融的TPE从加工温度(如180-220°C)冷却至固态(如室温)时,材料的热胀冷缩物理特性主导了这一过程。其收缩量较大,但速度快,​​通常在脱模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基本完成​​。模具设计时预留的收缩率(如1.2%-1.8%)主要就是用于补偿这部分收缩。

​后期收缩(弛豫收缩)​​: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。当制品脱模后,其内部结构并未达到真正的平衡状态。分子链在加工过程中被强行拉伸和取向,脱模后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弛豫回更稳定、更卷曲的构象。同时,对于部分结晶型的TPE(如某些TPV),结晶过程在脱模后仍在缓慢进行,晶区密度增加也会导致体积进一步收缩。​​这个过程缓慢、持续且难以预测,是后期尺寸波动的元凶​​。

影响TPE后期收缩时间与程度的关键因素

后期收缩并非一个固定值,它受到一个复杂系统的多重影响。理解这些因素,是进行有效干预的前提。

​1. 材料类型与配方​

不同种类的TPE,其分子链结构和行为模式决定了后期收缩的差异。

​SEBS基TPE​​:作为非晶态材料,其后期收缩主要源于分子链的弛豫过程。收缩率相对较小,但弛豫时间较长。

​TPV​​:作为动态硫化弹性体,其内部存在交联的橡胶相和可塑的塑料相(通常是PP)。PP相的结晶行为会显著影响收缩。结晶度越高、结晶速度越慢,后期收缩的潜力和时间跨度就越大。

​填充体系​​:添加填料(如碳酸钙、滑石粉、玻璃纤维)是减少收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填料本身不收缩,从而限制了高分子链的移动空间,​​显著降低了整体收缩率和后期收缩幅度​​。填充量越高,效果越明显。

​2. 加工工艺参数​

加工条件设定了分子链的初始状态,直接决定了后期需要弛豫的“应力”有多大。

​注射压力与保压压力​​:更高的压力将更多的物料压入型腔,补偿了部分收缩,并使分子链堆积更紧密。​​不足的保压是导致收缩过大和最不稳定的首要原因​​。

​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​​:较高的温度使分子链弛豫更充分,残留应力更小,有利于减少后期收缩。但过高的模温可能使结晶性TPE的结晶度更高,需综合权衡。

​冷却时间​​:更充分的冷却使制品在模内完成更多收缩,带出的残留应力更小,后期变化也更小。

​3. 产品设计与模具设计​

​制品壁厚​​:这是一个关键因素。​​壁厚越厚,内外冷却速率差异越大,内部残留应力越大,后期收缩的潜力和不确定性也越大​​。厚壁制品是后期收缩问题的重灾区。

​流道与浇口设计​​:设计不当会导致过度取向和剪切,产生巨大的分子取向应力,在后期逐渐释放,导致各向异性收缩(不同方向收缩率不同)。

​4. 环境条件​

​温度​​:制品存放环境的温度直接影响分子链的运动能力。​​升高温度会极大加速弛豫过程​​,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对制品进行退火(Annealing)处理可以快速稳定尺寸。反之,低温环境则会使后期收缩过程几乎“暂停”。

​时间​​:后期收缩是一个渐近的过程,它永远不会真正“停止”,但其变化率会随着时间指数级衰减。绝大部分有工程意义的收缩会发生在一段特定时间内。

TPE后期收缩的时间框架与估算

后期收缩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过程,很难用一个精确的时间点来界定“完成”。然而,我们可以根据经验数据和材料特性,对其时间框架进行估算。

下表概括了不同条件下TPE制品后期收缩的主要活跃期和相对稳定期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是一个定性参考,具体数值需根据实际材料和应用进行测试。

影响因素组合 后期收缩主要活跃期 达到相对稳定所需时间 收缩特点
高硬度、非晶态SEBS基TPE (如Shore A 90以上) 脱模后24 – 72小时 5 – 7天 收缩量较小,主要源于分子链弛豫,速度较慢但持续。
低硬度、软质SEBS基TPE (如Shore A 50以下) 脱模后48 – 96小时 7 – 14天 橡胶相含量高,弛豫过程明显,时间可能更长。
结晶性TPV材料 脱模后72小时 – 1周 2 – 4周 ​收缩最显著​​。结晶过程缓慢持续,后期收缩量大且时间长。
高填充配方(填料含量 > 30%) 脱模后24 – 48小时 3 – 5天 收缩量很小,填料抑制了高分子链运动,能快速达到稳定。
厚壁制品(壁厚 > 5mm) 脱模后1周 – 1个月 1 – 3个月 内部热应力释放缓慢,后期收缩周期最长,不确定性最大。
经过退火处理(60-80°C, 2-4小时)的制品 处理期间基本完成 处理后24小时 ​人工加速弛豫​​,极大缩短自然周期,尺寸稳定性最佳。

​核心结论​​:对于大多数通用TPE制品,若在室温下存放,​​其尺寸会在脱模后的一至两周内发生绝大部分的后期变化​​,并逐渐趋于稳定。但对于厚壁或结晶性材料,这个周期可能延长至一个月甚至更久。

如何有效控制与减少TPE后期收缩

面对后期收缩,被动等待其稳定是最低效的策略。主动从设计、材料和工艺层面进行控制,才是工程上的解决之道。

​材料选择与配方优化​

​咨询供应商​​:与您的材料供应商深入沟通,选择​​低收缩率​​或​​尺寸稳定性更佳​​的牌号。

​使用填充体系​​:在物性允许的前提下,尽可能采用填充配方。碳酸钙等矿物填料是成本最低且最有效的抗收缩添加剂。

​避免过高的橡胶含量​​:对于SEBS基TPE,过高的橡胶相可能会增加弛豫收缩。

​模具设计与产品设计​

​精准的初始收缩率​​:与模具厂密切合作,根据所选TPE的推荐收缩率(是一个范围)并结合产品结构,确定一个最佳的模具缩放系数。对于要求极高的零件,甚至可以考虑不同方向采用不同的收缩率。

​避免壁厚剧烈变化​​:均匀的壁厚保证均匀的冷却,减少内应力。

​优化浇注系统​​:采用足够的流道和浇口尺寸,避免因高剪切应力导致分子过度取向。

​加工工艺精调​

​优化保压​​:这是​​最关键​​的工艺参数。采用足够的保压压力和适当的保压时间,是补偿熔体冷却收缩最有效的手段。建议采用多段保压,先高压补偿再低压防溢边。

​调整温度​​:适当提高模具温度,有利于分子链弛豫和减少残留应力,但需注意对周期时间和结晶材料结晶度的影响。

​确保充分冷却​​:在顶出不变形的前提下,适当延长冷却时间,让更多收缩在模内完成。

​后处理工艺​

​退火处理​​:对于尺寸精度要求极高的产品,​​退火是消除内部应力、稳定尺寸的最有效后处理手段​​。将产品置于比使用温度高10-20°C的烘箱中(如60-80°C)处理2-4小时,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,可以加速完成弛豫过程,使产品尺寸迅速稳定。

结论

TPE材料的后期收缩是一个持续数天至数周的缓慢弛豫过程,其时间跨度和收缩量严重依赖于材料本身的特性(结晶性、硬度、填充)、加工条件(保压、温度)以及产品设计(壁厚)。

对于工程师而言,绝不能指望产品在脱模后自动达到尺寸稳定。最专业的做法是:​​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后期收缩的可能性,通过材料选型、模具设计和工艺优化将其影响降至最低。对于高精度要求的产品,必须在量产前进行充分的尺寸稳定性测试​​,即测量产品在脱模后不同时间点(如2小时、24小时、72小时、1周)的关键尺寸,绘制其变化曲线,从而确定其稳定周期,为品质检验和装配流程提供科学依据。

掌控了后期收缩的规律,您就能从被动的故障排查转向主动的精度管控,真正释放TPE材料的设计潜能。

常见问题

​问:如何准确测量TPE制品的收缩率?​

答:需在标准条件下进行。制品在脱模后24小时(或根据协议规定的时间)在恒温恒湿房(如23°C,50%湿度)中测量其尺寸。收缩率计算公式为:(模具型腔尺寸 – 制品实际尺寸) / 模具型腔尺寸 * 100%。测量应在产品不同位置进行,以评估各向异性收缩。

​问:为什么同一模具生产的TPE产品,收缩率会有波动?​

答:这通常指向工艺不稳定。首要检查​​保压压力和时间是否稳定​​,其次是熔温和模温的波动。物料批次的轻微差异和环境温度变化也可能带来影响。建议进行工艺参数的趋势分析和统计过程控制(SPC)。

​问:退火处理会改变TPE产品的物理性能吗?​

答:通常会带来积极影响。退火消除了内部应力,不仅稳定了尺寸,往往还能提升产品的韧性、耐蠕变性和长期尺寸稳定性,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应力松弛而导致变形。对于结晶性材料,退火可能使结晶更完善,导致硬度、模量轻微上升。

​问:TPV的收缩率通常比SEBS基TPE大,这是为什么?​

答:主要原因在于TPV的聚丙烯(PP)连续相具有结晶性。PP从熔体冷却结晶时,晶区结构密度高于非晶区,导致体积显著收缩。且这种结晶过程在脱模后仍在缓慢进行,因此TPV表现出更大且更持续的后期收缩。

​问:在模具设计阶段,如果不确定收缩率该取上限还是下限?​

答:保守的策略是:​​对于尺寸偏小会导致装配失败的外径类尺寸,取收缩范围的上限;对于尺寸偏大会导致装配失败的内径类尺寸,取收缩范围的下限​​。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试模和尺寸跟踪,获得该特定产品结构下的实际收缩数据,从而为模具修正提供依据。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688903802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六

公司电话

0769-81162270

二维码
线